首页 > 哲学 > 《新唯识论》读书笔记(一)

《新唯识论》读书笔记(一)

2013年12月12日 23点16分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宇宙本体非是离自心外在境界及非知识所行境界,唯是反求实证相应故。本体并非离我的心而外在,因为大全。”譬如说大海水,它是一个一个的沤,不能脱离单独的沤而存在;而单独的每个沤又是大海水的炽(音吃)热腾跃的表现。本体也是如此,它不能脱离本心而存在;本心即是本体的表现。我们不能在大海水之外的地方去认识大海,也不能在本心之外去追求本体。这也是老子所谓的“玄之又玄”。“学问当分为二途:曰科学,曰哲学。科学根本从实用出发,易言之,即从日常生活的经验里出发,科学所凭藉以发展的工具便是理智,这个理智只从日常经验里历练出来,总要将一切物事看作是离吾心而独立存在的,常向外追求不已,科学的这种态度决不容改易。哲学自从科学发展以后,则其范围日益缩小,究极言之,只有本体论属诸哲学范围,除此以外几乎皆是科学的领域。虽云哲学家之遐思与明见不止于高谈本体,而其知周万物,尝有改造宇宙之先识,并变更人类许多谬误思想,以猛趋于日新与高明之境,哲学思想本不可以有限界言,然而本体论究是阐明万化根源,是一切智智,一切智中最上之智,元为一切智之所以出,故云一切智智。”哲学家谈本体的谬误即在其自恃理智以向外推求而不曾反诸自心,理智总认为有离吾心而独在的物质宇宙,因此,推求宇宙本体不外两种结果:其一只是把本体当做外在的东西来胡乱猜拟,其次便走入否认本体一路。科学和哲学原自分途,要拿科学凭藉的工具即理智,放在哲学的范围便不可亲证得本体。

性智简称为智,它是自性的明解。自性即本体,在宇宙论上通万有而言其本原则云本体,即此本体,以其为吾人所以生之理而言则亦曰自性。“自性贞明,其行于物也未尝不待感官经验,却未尝滞于感官经验而恒自在离系,是乃自本自根、自明自觉、虚灵无碍、圆满无缺、虽寂寞无形而秩然众理已具备,能为一切知识的根源,《易》所谓始万物之知即此性智是也。”量智亦名理智,是思维和推度与简择等作用,能明辨事物之理则及与所行所历简择得失故。它是性智的发用与延伸。“人生在实际生活中,恒以官能为向外追求之工具,故所谓五官,实皆向外攻取之利器。此五种利器,乘乎性智之流行,而假藉其灵明以逐乎物、分别乎物、运用乎物,由此积习日深日精而后成功后起之一种明锐势用,所谓量智是已。性智本为固有,犹阳明所谓良知,而量智却是习之所染,故云后起。性智贞明,无虚无妄;量智恒驰逐于物,即常以物为外界独存,而不悟天地万物皆自心之所流通无间、元非异体。”《金刚经》中的“不住于相”和六祖惠能法师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亦能说明性智与量智的分别。

有趣的是,在某些情况下“量智亦能明辨事物之理,则及于所行所历简择得失而不谬者”,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量智能表现出的“实用性”和“预见性”。这些是真解吗?熊先生认为这不是真解,原因是其中“妄习潜伏而未甚现起耳。且习有粗细,粗者可暂伏,细者恒潜运而不易察也。量智唯不易得真解故,恒妄计有外在世界,攀援构画,此以常违异其本(性智)。”即理智总是追逐外在之物,与自性“背道而驰”;而外在之物皆是妄构,无法得到真解。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
您必须在 登录 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