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哲学 > 《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41

《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41

2011年8月10日 23点24分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在网上没有找到夷逸,朱张和少连的资料。《四书集注》有相关的解释,“夷逸,朱张,不见经传。少连,东夷人。”有云“少连事不可考。然《记》(礼记)称其‘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孟子曰:“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所谓无可无不可也。谢氏曰:“七人隐遁不污则同,其立心造行则异。伯夷、叔齐,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盖已遁世离群矣。下圣人一等,此其最高与!柳下惠,少连,虽降志而不枉己,虽辱身而不求合,其心有不屑也,故言能中伦,行能中虑。虞仲、夷逸,隐居放言,则言不合先王之法者多矣。然清而不污也,权而适宜也,与方外之士害义伤教而乱大伦者殊科。是以均谓之逸民。”尹氏曰:“七人各守其一节,而孔子则无可无不可,此所以常适其可,而异于逸民也。”

按孔子的说法,可将隐士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伯夷叔齐型的,为了坚守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绝对不做任何与之相违背的事情。开头即提到伯夷叔齐,可见孔子是最认可他们的。可以称为理想派;第二种是柳下惠类型(少连资料较少,此处不将其列为类名)。这类人认为凡事没有绝对,为了达成或大完成自己的大部分理想,是可以在一些方面做出让步或牺牲的,即所谓降志辱身。我的观点是,如果进行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之符合当时期的客观情况,是较为务实的一种做法。可以称为务实派。相比上面的理想派,我觉得务实派所面临的挑战要更艰巨,所承受的压力要更大。号称晚清第一人的李鸿章即是此派典型人物;第三种,仲雍类型(同上,夷逸实例太少,不列入类名),虽归隐田园山水,但关心国事,亦不乏针砭时政。要他们不说话,他们不愿意;要他们出去入仕,他们也不愿意。这类隐者是以一种悲观消极的心理来逃避业已破灭的理想抱负(早期)。当然,他们或许有可能在某时期主动或者被动出来做官(比如竹林七贤),但是相比前两者,此类人物鲜有大的抱负和作为。所以,我将此类称为浪漫派。理想,务实,浪漫,犹如人类之爱情:用开始即坚信某种爱情观点的人,往往得不到想要的爱情甚至经常会受到伤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心态,较大会得到爱情。但是这种爱情与情愫初开之时相比,必大相径庭;很早便失去对爱情的信心,变得玩世不恭,到处都有女人,但是没有真爱。这个比喻虽然有些牵强和诸贤的不恭,但是大致情况确也如此。这三种类型在不同情况下各有各的优缺点,并不是说务实派好,而理想派和浪漫派不好,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孔子的“无可无不可”,我认为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冯先生说,“孔子不注重行为之结果,其一生行事,亦是如此。人之性情之真的流露,只须其合礼,即是至好。至其发于行为,果得有利的结果与否,不必问也。事实上凡人性情之真的及合礼的流露之发于行为者,对于社会多有利,或至少亦无害。”礼,没有也不可能有清晰明确的定义,时时变也,若合此刻之礼,而此刻一过,状况改变,那么还能说合现在之礼吗?这就是刻舟求剑,终不可得,与己有何益?我认为,不要迂腐或恪守某种套路,而是要顺应环境善于调整,即“权”。这或许可被称为是“被动的进化”吧。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
您必须在 登录 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