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文章标签 ‘皋陶’

《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07

2011年5月1日 没有评论

希腊智者普鲁泰格拉斯有言“人为一切事物之准则。”古代社会的制度,由开始被认为是“天帝所做”,到后来知道各种制度皆为世人所做,正是人本主义逐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皋陶(音高遥),是尧舜期间掌管司法的大臣,以正直闻名天下。皋陶亦被尊为中国司法的鼻祖。《尚书.皋陶篇》曰“无旷庶官(旷,空;庶官,各种官职),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音顿)哉(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五惇?可能为前面的五典,使得人性惇厚)。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五礼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之礼,或参考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天命有德,五服( 孔子曰: 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在西汉汉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後,五刑则指笞、杖、徒、流、死。皋陶谟中所用五刑,按时间推算意思应该是前者。)五用哉。”《孟子.见梁惠王下》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评论, 作君容易作师难)《诗》云: “天生烝(同蒸)民,有物有则”,又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即上帝所制之礼教制度也。

下面是个有趣的话题:和与同。《国语.郑语》史伯(早期的一位思想家)首次比较了和与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同四肢)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人体的眼、耳、口、鼻七孔)以役心,平八索(古代典籍或八卦)以成人,建九纪(九纪,九藏也,正藏五,又有胃、旁胱、肠、胆也。纪,所以经纪性命,立纯德也)以立纯德,合十数(人有十等)以训百体,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姟(音该,通垓)极。故王者居九畡((音该,通垓))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于是乎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选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无一果,物一不讲。”如果都是同,那么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甚至“不继”;因为有和,才能“实生物。”果只有一种声音,则无论如何重复之,亦不能成音乐;如只有一种颜色,则无论如何重复之,亦不能成文采。必以其“他”济之,方能有所成。此提出“和”“同”之异,以说明礼乐及各种制度之所以须丰繁。

后来齐国的晏子也有类似的议论,《左传》 有云“齐侯至自田(田,通佃;佃,音田,古通畋,打猎),晏子侍于遄台(遄,音船;遄台,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齐都镇小王庄南约500米处,亦名“歇马台”、“戏马台”。还传为齐国战马集结之处,又说齐威王与田忌赛马之地。)。子(梁丘据。梁丘,姓;据,名。齐国大夫)犹驰而造(造,到)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 “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 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音系,醋)醢(音海,鱼肉做成的酱)盐梅(梅,果实似杏而醋),以烹鱼肉,燀(音丹)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诗》言殷王中宗非徒身自贤明,亦有和羹之臣,臣与其君可否相济,如宰夫(厨师)之和齐羹也。此臣既敬戒其事矣,既志性和平矣。中宗裛齐大政,自上及下无怨恨之言,时民无有相争斗讼者也,言其上下悉如和羹。《乐记》云“大羹不和”。郑玄云“大羹肉湆(音器,肉汤),不调以盐菜”。桓二年传云“大羹不致”,注云:“大羹肉汁,不致五味。”和羹备五味,异於大羹也。”和羹,添加了五味调料;大羹,不放任何调料,原汁原味。《淮南子》中对大羹有独特的看法“无味而五味形焉。”即无味也是一种味道。晏(音燕)婴通过“和羹”的例子谏言国君有所为,《淮南子》是一部黄老“无为”思想为主的学说。)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音,宗假,祭祀)无言(五言,神灵?),时靡(靡,通糜,少)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再次举例用“声”来说明)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一气,理解为吹奏人的气息?二体,指文、武两种舞蹈形式。一说指阴柔、阳刚两种音乐风格;三类,《诗经》中之《风》、《雅》;四物,四方出产的物品。孔颖达疏:“乐之所用,八音之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其物非一处能备,故杂用四方之物以成器;五声,古代音乐中的五种音阶:宫、商、角、徵、羽;六律, 律,定音器(竹管)。共有十二个,各有固定的音高和名称: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合称十二律。区分开来,奇数(阳)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律吕。古书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就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而言;七音,古乐理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音;八风,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九歌,泛指各种乐章),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诗经·豳风·狼跋》曰“狼跋其胡,载踬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狼踬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此处带有讽刺意味,《左传》引用此语应是说明正面褒奖,那么是否断章取义之嫌?)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晏婴和梁丘据的关系比较有趣,两者都是齐王的爱臣,很少看到有梁丘据说晏婴的不好,梁丘据甚至有谦虚和自知之明的言语: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而已矣。”而晏婴屡有在齐王背后说梁丘据的坏话,如著名的《晏子答梁丘据》。梁丘据死后,齐王被晏婴的一番“忠奸”之论进谏后,取消了原先厚葬梁丘据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