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文章标签 ‘伯夷’

《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39

2011年8月8日 没有评论

《论语.微子》有云: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唐山市附近)国王的长子和三子(二子名曰亚微),国君意欲将王位传为三子叔齐,伯夷不想因此而使兄弟反目,而叔齐亦不想违反“立嫡长子”的古训,所以双双出逃到西周。后因劝周武王伐纣无效,两人愤然立誓“不食周粟”,然后隐居到首阳山上,最终饿死。多年前我读过鲁迅先生写的白话小说,其中先生认为伯夷叔齐懦弱虚伪,迂腐至极。我当时受鲁迅的观点所影响,也认为这两位兄弟十分愚蠢。现在写到此处,认真一琢磨,有了些新的想法。孤竹国君不遵守古训,非要传位给三子,在当时看来,因为有导致兄弟武力争夺王位的可能,所以这个决定是不利于国家稳定的。长子伯夷,看到父亲坚持如此,自己也无实力去推翻此决定,为了保住性命,出逃是最为可行的方法之一;三子叔齐,还没有继承王位,就变相(非其本意)把大哥“逼迫”逃走了,自己在民众中的威信是受损的。如果叔齐武力镇压反对者,那么可能会给其他国家出兵侵略孤竹国的口实,如果叔齐不采取措施,那么他的王位始终是言不正名不顺,政令可能无法得到各级的认真执行。叔齐是个聪明人,但是他也是个缺乏政治手腕和决心的人,所以逃避成为解决所有当前烦恼的最佳途径。由于伯夷叔齐的出逃,亚微得以顺利即位。亚微是不太愿意哥哥和弟弟回国的,于是他可能想了一个绝佳的方法,让人四处宣扬伯夷叔齐互相谦让,然后相约逃跑的故事。在成就两位的名声之后,自己博得贤明的美名,而更关键的是彻底堵死了让伯夷叔齐回国对自己形成威胁的可能。孤竹国发生的事情,我并不认为是什么美德,这实际上是一则君王家庭的悲剧。“不食周粟”,不应被字面的“食”所局限,我认为是伯夷叔齐不愿出仕,决意隐居的心情写照。两位隐居之时年事已高,自己无法耕种畜牧,只能靠野菜树皮维持,饿死的结局是可以预料到的。伯夷叔齐的做法虽然有些“迂腐”,但比起那些敷衍趋势之人,还是显得颇有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