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entOS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的讨论
如何在Linux众多的发行版(Distro)中选取最适合当前应用的版本,这是在系统设计之初必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每一个发行版本都有自身的优缺点,了解这些优缺点是让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由于我们工作中碰到CentOS的情况较多,所以本 单独讲述CentOS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CentOS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的开源版本,它的开发和设计和RHEL几乎完全相似。CentOS仅运行各软件包最稳定的版本,这样带来的好处是避免了系统崩溃和 错误。基于和 Red Hat的紧密联系,CentOS可以提供十年左右的企业级软件安全更新。CentOS在系统安全特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我们熟知的防火墙和 SELinux策略。CentOS持续增强的系统稳定性,使得它成为很多人的首选。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事物都有其相反的一面。CentOS主要的缺点是相比其它Linux 发行版的软件丰富度不够。虽然CentOS试图使用第三方 软件源(repositories)加 以弥补,但是其更新的周期非常缓慢。其它的Linux发行版一般在18-36个月就会出 新版本,而 CentOS大版本(比如CentOS6到CentOS7)的更新周期为36-60个月。因为 CentOS的更新周期相对较长,所以表现出对较新 的软件兼容性不好,较新的软件 可能不被操作系统所支持。CentOS强大的稳定性意味着很少的软件Bug或安全漏洞 (相比其它发行版),它可以在 不升级硬件的情况下较长时间稳定运行各类业务。
综上所述,如果需要一个轻型的、快速的和可靠的Linux操作系统,并且在不需要 关注对新软硬件兼容性支持的情况下,CentOS是最佳的选择。这也是国内众多研发团队为什么偏爱选择CentOS作为UStor的开发系统的主要原因。但 是我们不要忽略一个问题,现在的监控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对 整个系统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意味着需要更强的硬件,也说明需要更为强大的软件支持。 CentOS的老版本虽然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但是对于上述着重于性能需求可能会表现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解决Win7(64位)安装网络打印机问题
笔记本Win7(64位)连接并尝试安装网络打印机时,出现“打印处理器不存在”的错误。查找了很多网上资料,发现以下操作是可行的。先尝试安装本地打印机,然后在出现的Windows打印机驱动列表中选取对应的型号并安装驱动,最后再尝试安装网络打印机,就没有之前出现的报错了。
伊东佑亨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劝降书
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二十日
伯爵大山巌 顿首
伊东佑亨 顿首
大日本帝国海军总司令官中将伊东佑亨致书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
时局之变,仆与阁下从事于疆场,抑何其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国事也,非私仇也,则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仆之此书,岂徒为劝降清国提督而作者哉?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审。今有人焉,于其进退之间,虽有国计身家两全之策,而为目前公私诸务所蔽,惑于所见,则友人安得不以忠言直告,以发其三思乎?仆之渎告阁下者,亦惟出于友谊,一片至诚,冀阁下三思。
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因,苟使虚心平气以查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梯阶耳,岂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复能行于今日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与我日本相战,其必至于败之局,殆不待龟卜而已定之久矣。
既际此国运穷迫之时,臣子之为家邦致诚者,岂可徒向滔滔颓波委以一身,而即足云报国也耶?以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史册疆域,炳然庞然,宇内最旧之国,使其中兴隆治,皇图永安,抑亦何难?夫大厦之将倾,固非一木所能支。苟见势不可为,时不云利,即以全军船舰权降与敌,而以国家兴废之端观之,诚以些些小节,何足挂怀?仆于是乎指誓天日,敢请阁下暂游日本。切原阁下蓄余力,以待他日贵国中兴之候,宣劳政绩,以报国恩。阁下幸垂听纳焉。
贵国史册所载,雪会稽之耻以成大志之例甚多,固不待言。法国前总统末古末哑恒曾降敌国,以待时机;厥后归助本国政府,更革前政,而法国未尝加以丑辱,且仍推为总统。土耳其之哑司末恒拔香,夫加那利一败,城陷而身为囚虏。一朝归国,即跻大司马之高位,以成改革军制之伟勋,迄未闻有挠其大谋者也。阁下苟来日本,仆能保我天皇陛下大度优容。盖我陛下于其臣民之谋逆者,岂仅赦免其罪而已哉?如榎本海军中将,大鸟枢密顾问等,量其才艺,授职封官,类例殊众。今者,非其本国之臣民,而显有威名赫赫之人,其优待之隆,自必更胜数倍耳。
第今日阁下之所宜决者,厥有二端:任夫贵国依然不悟,墨守常经,以跻于至否之极,而同归于尽乎?亦或蓄留余力,以为他日之计乎?从来贵国军人与敌军往返书翰,大都以壮语豪言,互相酬答,或炫其强或蔽其弱,以为能事。仆之斯书,洵发于友谊之至诚,决非草草,请阁下垂察焉。倘幸容纳鄙衷,则待复书赉临。于实行方法,再为详陈。
谨布上文。
形成思想的必要性
如果各种想法不能形成体系,那么只是一些胡思乱想,对自己或社会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譬如沙砾只是零散的材料,无法在一堆沙砾中居住和生活,只有把沙砾整理成砖石,并且加以精心设计和构造而成的建筑,才能是宜居的。南北朝时范缜说“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将人比为刀,而灵魂为锋利。如果刀乱砍瞎劈,终究成不了刀法;如果辅以系统训练,研习某派方法或自创体系,那么锋利才能变得更有意义。平时生活、工作和阅读中产生的各类想法,在某一时间段可能觉得有趣或者甚至想坚持做研究,不久后都会被遗忘。必须要整理,进行科学地思考和求证,才能形成系统的思想。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是一个寻找属于自己思辨方法的过程。今天看到一则外刊消息,说今日沪市股票大跌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中国的投资者中有80%是散户,作者戏称这些人是中国老大爷和老大妈群体。这个群体唯一关心的是自己是否赚钱,至于理性投资和长期规划,基本上是不会关心的。我不太了解股票和金融,但是我认为股市的开设是让投资者和被投资者双方都有获益的良性循环。股市不是赌场,股市的目的是双赢;赌场的理念只有纯粹地赚钱,何况长期进出赌场的都是输家。心态要好,目光要长远,要多想想投资的终极意义是为什么。
关于鸦片战争的研究
书看得越多,越觉得迷惑: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于鸦片战争,当时其他各国是如何看待的?又如义律其人,到底是奸邪狂妄还是恪守职责?英国海军和关天培在虎门冲突因何而起?很多书中都是泛泛而谈,一笔略过。我想花时间弄清楚这些问题。现在想到的研究点是阅读大量时人的文集(林则徐),希望找到一些当时的县志。能否找到当时外国诸报纸关于此期间详细的报道呢?如果能有这些原始的材料,然后认真加以梳理分析,想必会思得一些新的东西。今天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林则徐文集》,查看目录后首先阅读了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当年写给英国女王的信。从这封信中可看出林比较清楚英国的武装实力,希望双方保持良好关系,不想付诸于武力。虽然亦有威胁恐吓,甚至错误之言(林认为英人不能少中国出产的大黄、茶叶),但是考虑当时的情形,恐怕也只能写到这个最好的程度了。当时的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其它任何国家都低自己一等。即便掂量打不赢对方,在这封信中也希望在语言方面“占便宜”。比如称呼中国统治者为大皇帝,而英国的则为王(颇为恭顺),认为中英贸易完全是出于中国的恩惠;文中在所有英国相关的人名及地名中都加上口字旁,比如伦敦为“口伦口敦”,英国为“口英国”,以示贬低。这种流于“口舌之争”的中国式习惯,丝毫没有平等谈判的意向,这能让英国人信服吗?据说当时英国人为是否因为鸦片而向中国开战进行了激烈的争吵,很多人都认为鸦片交易是非常不道德的,但是不管是否将来还卖鸦片,新兴的帝国必须要扩展东方市场,那么就必须要强迫中国改变狂妄自大,至少能尽量平等地进行贸易。出使过中国的马戛尔尼曾游历过中国沿海并对中国的军事进行仔细观察,根据他的判断,中国军队根本无法抵挡近代化的英国军队,遇之必被击溃。既然胜面大,而且也能打开中国市场,那么就先打再看吧。(又,当时的日本虽然也是封建国家,但是日本不像中国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而且时时充满危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