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致史可法书

致史可法书

2011年1月24日 17点02分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史老先生,

先贤孟子曰: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在征战闲暇常读此书,里面君臣忠孝节义的故事让我十分敬佩。书中有一处我不甚详解,听闻先生乃故明进士,学识渊博,特请教于先生。“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无臣子也”说的是国君被贼弑杀,臣子拥立新君而不首先惦记着报仇,孔子认为这是不忠不义的行为。我非常同意孔子的观点,可让我疑惑的是,《春秋》发源于中原且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讲授已近千年,按理说中原人士应深明书中大义,行事皆须以其为纲鉴,为何在崇祯皇帝尸骨未寒,闯贼未灭之时,先生不思报仇雪恨,反而带领金陵群臣拥立福藩继位?岂不是有悖于春秋大义?

近年来因故明流寇四起,朝廷无力弹压使得百姓流离失所。我国乃仁慈慷慨之邦,不忍生灵涂炭,故起义兵入关欲助明朝平乱。因为故明政治混乱,奸臣贼子当道横行,我国的亲善之意无法被故明君臣理解,甚至被恶意中伤。殊不知李唐之时就有借李可用沙陀兵平黄巢之乱,挽救国运于危难之际的典故。如此污蔑我国义举,让我举国上下感到莫大的羞辱,亦给乱贼可趁之机,不断发展壮大乃至攻破北京逼死崇祯皇帝。我以为中原多忠烈之士,必将四处起兵勤王杀贼,雪国耻报国恨,可是我听闻北京和直隶的多数将官守备皆引兵不发做观望之势,待闯贼攻克京城后纷纷投贼;南方诸将私心颇重,欲隔江而治,偏安一方。人心沦落,如照此发展下去,中华将终为贼所乱矣!我大清皇帝陛下宽德仁厚,不计故明前嫌,特起大军十万剿灭中原贼寇,以正天下纲纪,拯救君臣教常。

平西王吴三桂,忠君爱国,世代皆为明朝忠良。听闻闯贼入京和崇祯皇帝遇难后,吴将军怀着为故主报仇之心乞师于我国,重创闯贼于山海关前。吴将军的举动,让许多深明大义的故明将领深受感动,纷纷加入我大军联合剿灭贼寇。我大清皇帝皇恩浩荡,感其为国忠义,对他们加官进爵,礼遇有加。这些故明旧将莫不感激涕淋,欲誓死报效皇帝陛下。我国举义兵,纳忠臣,兵锋所到之处无不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闯贼被我所逼,退出北京并向西逃窜,我大军即进驻北京。入城后,公祭故明崇祯皇帝,追谥号,封太庙,安定民心。我大清将士欲血拼杀,为故明报仇,而先生所辖金陵各部可曾对此义举心怀感激?不但不去破贼,反而按兵不动企图待我大军与闯贼死斗两败俱伤之时,坐受渔人之利?请问先生,金陵诸将不思先君,不思讨贼,只顾拥立新君争抢“定策”之功,其忠义何在?若改号为立藩,尚且勉强理解;若立新君,古语有云“天无二日“,那便是与大清为敌。我本来打算大军在北京修整数月,待秋高气爽之时,即起兵西征彻底消灭闯贼。而今金陵立新君意欲与我大清为敌,我必亲率大军与先生会猎江南。明军连闯贼都打不过,遇到我精锐大军,岂不立刻土崩瓦解?“识时务者当为俊杰”,先生乃南方清流领袖,何必委屈与好利小人为伍?若不忍我军屠城,尚心系百姓安危,不如投效我主共同剿灭贼寇,必当高官厚禄,世代荣华富贵。

此次进京,我经人介绍认识了先生的堂弟史可程。当时我军务繁忙,无暇笔墨,曾托可程修书一封致于先生问安。请先生放心,贵府在北京老小平安。他们感服大清皇帝威德,都热切期望与先生重逢团聚。时机转瞬即失,请先生认真考虑,尽快回复。

清摄政王 多尔衮
甲申六月辛末

分类: 历史 标签: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
您必须在 登录 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