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太后,请您暂且留步,我是赵桓,有几句话想对您说。靖康之变后,您和诸妃们在北国冰天雪地中苦熬十六年,着实不易。我知道很多人都在骂我,说我是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开始的时候,只有金人的嘲笑羞辱;后来在北迁的大宋贵族妃嫔中,这种说法愈演愈烈。金人对北迁之宋人野蛮残暴,肆意妄为,在无力反抗的情况下众人将怨气转在我的身上,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我可以容忍所有对我的嘲讽,但是不能忍受他人对父皇的污蔑。父皇将皇位传我,作为国君,我未能守住社稷,是为不忠;作为儿子,我没有让父皇安享晚年,是为不孝。六年前父皇去世,我悲痛欲绝,真想随同父皇而去,一死了之。为了不能让父皇长眠于冰雪之中,我当时就发誓要护送灵柩回到我大宋的国土,让父皇安息于九泉之下。于是我忍辱负重,一直关心南方的消息并等待时机。现在看来我的心愿终于要实现了,宋金议和,您即将要陪同父皇的灵柩回国。我高兴呀,真心的高兴。
您不用躲着我。皇弟的迎归名单中没有我,我理解。您放心,这么多年更苦更难的日子都过来了,这点小事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我想念故国,但是故国不再需要我。我看着皇弟从小长大,知道他生性仁慈,乃至恭至孝之人。他没有要我回去,我猜测不是他的本意。皇弟至今尚无子嗣,朝廷里的那些臣子们根本不希望我回去,担心我返宋后危及他们现有权势和利益。他们会去纷纷劝谏皇帝,无非还是那些“社稷稳固”,“宋金的友好象征”之类冠冕堂皇的理由。我的人生真是绝妙的讽刺: 国家动荡时,被人认为是亡国祸首;国家安稳时,被人认为是隐藏的祸根。太后,请您返宋后和皇弟说,父皇灵柩归宋心愿已经实现,有生之年我再无理由回到故国,再无脸面面对国民。您不用担心我的生活衣食,这不,托皇弟的洪福,金国皇帝封我为“天水郡公”吗?我想去肯求金国皇帝允许我去守赵氏皇陵,伺候列祖列宗的先灵。这个估计很难实现。中原汉人多数思宋,加之民风强悍,金国皇帝恐怕也不会让我再踏足中原吧。若我百年身故后,请皇弟派一使者将我安葬在先祖身边即可,不必奉灵南还。所以,太后,请您放心,请皇弟也放心,我是不会回去了,也永远回不去了。
还有件事情。皇弟为了促成宋金议和,下旨杀了岳飞向金国以示诚意。我无意对皇弟的决策和国家大事做出评论,但是请太后知道,您这次能顺利返宋,岳家军大破金兵可是增加了许多的谈判筹码。我大宋朝臣中历来有落井下石之陋习,岳飞被杀后必有人为求升官发财,检举揭发他生前过错。岳飞为我大宋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在兵卒行伍之中威望甚高,希望太后返宋后能劝谏皇弟对岳家名声和后代略加照顾,也算为我大宋积德吧。
太后,这是父皇身前喜爱的一块砚台,请您带回南朝与父皇合葬。您的眼睛不好,回去后让皇弟请御医给您好好看看。此去南方,路途遥远,请您保重。时候不早了,请您继续上路吧。
摄政王多尔衮殿下,
您在来信中提到喜欢《春秋》,使我对您在百忙之中仍读书不辍的好学精神非常敬佩。《春秋》成书于周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其间历代文人学士都对《春秋》进行校对增注,以汉朝之前成书的《左氏》《公羊》《穀梁》三传尤为精要。各种校本均受到注解之人所处政治历史环境的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书中内容在理解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为了正本清源,宋代理学宗师朱熹先生修订编写了《资治通鉴纲目》。建议殿下看看《纲目》,此书内容注重严分正闰之际、明辨伦理纲常,为我中华儒教正统思想所推崇;书中对《春秋》所载之事亦有褒贬评价,可做为极好的参考读物。《春秋》所记录的“有贼不讨而新君不得即位”乃是先圣对国君新亡而正统世子不能即位的担心。王莽篡位,汉光武称帝起兵讨伐;曹丕逼退献帝为山阳公,而昭烈皇帝刘备在成都登大宝续汉统;宋徽钦二帝滞留北国,而高宗皇帝即位。紫阳先生认为这都是符合正统的行为。
殿下出于对我国纲常的关心,在来信中好意提醒,我们是非常感谢的。我大明弘光皇帝乃朱姓皇族嫡传,在此非常时刻位及大统是合乎《春秋》《纲目》正统之论的。虽然北方闯贼猖獗,但是大明尚有南方半壁江山,百万精兵。目前正待我大军集结后即渡河与贵国共同剿灭贼寇,并非为殿下信中说猜测的偏安观望。然而“群龙不可无首”,要调动和协调如此庞大的资源,必须选出首领,方能号令一致。我皇帝陛下宅心仁厚,不忍继大统而愿为监国处理国事,后来因老臣们苦苦劝进,不得已为天下考虑方才答应登基。如此作为,正是为“报国恨雪国耻”,吸取先帝失败的教训,做好充分准备欲与贼寇决一死战。现今我君臣团结一心,官民同仇敌忾,剿灭贼寇指日可待。
大明乃泱泱礼仪之邦,对于贵国这次兴义师助我平叛,我国已派往使团前往北京慰劳大军,携带有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另加漕米十万石担;对于从贵国借兵剿贼的吴三桂将军,弘光皇帝御封蓟国公彰其忠义。倘若日后闯贼尽灭,我国当另外厚礼酬谢。倘若殿下误听奸人挑拨,趁我国危难之际取我国土,挥师江南,那就是“以义始而以利终”,不仅因违背大义让天下人耻笑,而且给闯贼苟延残喘乃至东山再起的机会。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行为,想必殿下必会三思而后行。
我国钱粮充足,兵员整齐。如果殿下执意南下,我们也不惧一战。贵军久居北方,不习南方天气;更何况远道而来,一旦碰到我军坚守不出而不能速胜,则大军粮草如何补给?我国人口众多,兵员可以随时补充,而贵国乃异邦,无法及时从关东获得兵员增援。即便占领我大明土地强征百姓,又有何人甘为贵国驱使进攻母邦?还有一事,我想请殿下特别注意。贵国太宗崇德皇帝去年仙逝,殿下拥立幼子在沈阳继位。满族精锐皆在中原,如果战线拉长,且陷入持久消耗之态势,贵国内部政局将对殿下极为不利。即使在当前形势下,殿下也必须接连胜利或者不败,方能保幼主地位稳固。剿灭贼寇,对我国来说是要消灭不共戴天之仇人;对贵国来说,从当初决定举“义兵”进关平寇,也就担当起除恶务尽的责任。共同灭贼符合两国利益,这是头等紧要的大事。其他的细节,我们可以慢慢商量。
舍弟的信我已收到,感谢殿下对舍弟及家人的照顾。祝贵国皇帝及摄政王殿下身体安康。
大明督师 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史可法
甲申年 七月
史老先生,
先贤孟子曰: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在征战闲暇常读此书,里面君臣忠孝节义的故事让我十分敬佩。书中有一处我不甚详解,听闻先生乃故明进士,学识渊博,特请教于先生。“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无臣子也”说的是国君被贼弑杀,臣子拥立新君而不首先惦记着报仇,孔子认为这是不忠不义的行为。我非常同意孔子的观点,可让我疑惑的是,《春秋》发源于中原且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讲授已近千年,按理说中原人士应深明书中大义,行事皆须以其为纲鉴,为何在崇祯皇帝尸骨未寒,闯贼未灭之时,先生不思报仇雪恨,反而带领金陵群臣拥立福藩继位?岂不是有悖于春秋大义?
近年来因故明流寇四起,朝廷无力弹压使得百姓流离失所。我国乃仁慈慷慨之邦,不忍生灵涂炭,故起义兵入关欲助明朝平乱。因为故明政治混乱,奸臣贼子当道横行,我国的亲善之意无法被故明君臣理解,甚至被恶意中伤。殊不知李唐之时就有借李可用沙陀兵平黄巢之乱,挽救国运于危难之际的典故。如此污蔑我国义举,让我举国上下感到莫大的羞辱,亦给乱贼可趁之机,不断发展壮大乃至攻破北京逼死崇祯皇帝。我以为中原多忠烈之士,必将四处起兵勤王杀贼,雪国耻报国恨,可是我听闻北京和直隶的多数将官守备皆引兵不发做观望之势,待闯贼攻克京城后纷纷投贼;南方诸将私心颇重,欲隔江而治,偏安一方。人心沦落,如照此发展下去,中华将终为贼所乱矣!我大清皇帝陛下宽德仁厚,不计故明前嫌,特起大军十万剿灭中原贼寇,以正天下纲纪,拯救君臣教常。
平西王吴三桂,忠君爱国,世代皆为明朝忠良。听闻闯贼入京和崇祯皇帝遇难后,吴将军怀着为故主报仇之心乞师于我国,重创闯贼于山海关前。吴将军的举动,让许多深明大义的故明将领深受感动,纷纷加入我大军联合剿灭贼寇。我大清皇帝皇恩浩荡,感其为国忠义,对他们加官进爵,礼遇有加。这些故明旧将莫不感激涕淋,欲誓死报效皇帝陛下。我国举义兵,纳忠臣,兵锋所到之处无不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闯贼被我所逼,退出北京并向西逃窜,我大军即进驻北京。入城后,公祭故明崇祯皇帝,追谥号,封太庙,安定民心。我大清将士欲血拼杀,为故明报仇,而先生所辖金陵各部可曾对此义举心怀感激?不但不去破贼,反而按兵不动企图待我大军与闯贼死斗两败俱伤之时,坐受渔人之利?请问先生,金陵诸将不思先君,不思讨贼,只顾拥立新君争抢“定策”之功,其忠义何在?若改号为立藩,尚且勉强理解;若立新君,古语有云“天无二日“,那便是与大清为敌。我本来打算大军在北京修整数月,待秋高气爽之时,即起兵西征彻底消灭闯贼。而今金陵立新君意欲与我大清为敌,我必亲率大军与先生会猎江南。明军连闯贼都打不过,遇到我精锐大军,岂不立刻土崩瓦解?“识时务者当为俊杰”,先生乃南方清流领袖,何必委屈与好利小人为伍?若不忍我军屠城,尚心系百姓安危,不如投效我主共同剿灭贼寇,必当高官厚禄,世代荣华富贵。
此次进京,我经人介绍认识了先生的堂弟史可程。当时我军务繁忙,无暇笔墨,曾托可程修书一封致于先生问安。请先生放心,贵府在北京老小平安。他们感服大清皇帝威德,都热切期望与先生重逢团聚。时机转瞬即失,请先生认真考虑,尽快回复。
清摄政王 多尔衮
甲申六月辛末
怎么连一丝风都没有,这天气…仙霞关应该不远了吧,一定要挺住。夺关是迟早的事情,我阮大铖得借机会多捞些战功资本,为以后上任福建巡抚做准备。争什么争?谁能和我争?当然是本官上任了,难不成这巡抚的顶子还等落到别人头上?满族精兵打天下容易,可要坐天下,还得靠我这样久经历练的人物安定一方。他们从冰天雪地到这锦绣江山,肯定沉迷于花花世界,那么一定要人帮他们打理好其他一切。当年蒙古人不就是这样的么?后来被我太祖皇帝逐出中原。哦,是前朝太祖皇帝,现在可是满人在北京坐龙庭了。管他是汉人坐还是满人坐,只要能保我阮大铖富贵无虞,我就唯他马首是瞻。名节?名节能值几个钱?要说汉奸,那也是洪承畴范文忠之类大员先挨骂,投清的那么多人,还伦不到我呢。福建虽然比不上江浙,但是比起云贵来说也算不错。这个巡抚嘛,我是一定要弄到手的。要不要去先打点一下摄政王和那些满族王公大臣?我就不信满洲鞑子不爱钱,钱能通神,这些鞑子能比神仙还厉害?不过鞑子很讲战功,此次入闽作战我得好好表现争个头功。所谓擒贼先擒王,听闻多尔衮好色,到时可再物色几位美女送给摄政王…只要他点头了,那就是万无一失了。随军的贝勒也得想想办法多套套近乎,如果他能去摄政王那里替再我美言几句也是不错的事情。贝勒从小跟汉师学习,想必对我中华文化也略有知晓。仙霞岭茶叶盛名,进城后请贝勒去品茶?如果他不喜风雅,那可怎么办?还是先送钱更为稳妥。对了,进城后以品茶为名打打那些大户人家的秋风,然后尽数献给贝勒。哈哈,此计甚妙。小女丽珍才貌双全现在尚未婚嫁,如果能被哪位满清的达官贵族看上…那小小的福建巡抚算什么,我要做总督,做国舅。荣华富贵,永享不尽。
实在是太热了,我得喝口水。哎,近来连日鞍马劳顿,加上酷热难熬,身体状况着实欠佳。脸越肿越厉害了,几乎比以前大了小半圈。出征前,贝勒要我留下好好调养。这关键时刻,我怎能安心休息呢?满清的虎狼之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只要我随着大队,自然会分得战功。这看得到的诸多功劳,我怎么拱手让与他人!前朝降臣不少,他们在满族人面前争先恐后的表现,如果我不去,那正是他们巴不得的事情。我岂能遂他们的愿?我在官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可不是白混的,多少刀口舔血的日子都熬过来了,还担心身体的这点小病? 我对贝勒说了,我现在身体很好,能骑马,能报效朝廷。当时他还不信,我后来硬拉开家里那张大弓…虽然没有拉开,不过贝勒哈哈大笑就再没有劝阻了。这些鞑子,或许觉得我的行为可笑,我才不会理会这些呢。等我做了福建巡抚,做了总督,做了国舅,你们还不得乖乖得求着我?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你们等着瞧吧。
真想快点进城,好好凉快凉快。前面那些人怎么回事,走得这么慢?天热乏顿,马匹也没有力气。我在拼命坚持,这些壮年之人怎这般窝囊。看,贝勒也在前面的马队,他好像也被这天气弄得昏昏沉沉的。他还说我身体不好,不要随军出征,看他现在那副样子。哼,我干脆做更狠一些,不骑马,走路上山超过他们,让他们知道我身体无恙。我要让所有和我作对的人都知道:想等到我病死,取代我的位置,抢我的功劳,绝对不可能!就这样做吧。贝勒爷,您怎么才到这里啊,我为什么不骑马?这马虽是骏马,但是天热路远也显疲态,还不如我牵着它走的快。行军打仗,速度为制胜之要。您看我精神抖擞,大步如飞,身体好着呢。
好热,胸太闷。真的走不动了,脚不听使唤了。前面有块大石板,看来得歇歇了。头有些发胀,里面好像有东西要冲出来一般。喝点水可能会好点。我不能休息太长时间,免得过会贝勒他们看到笑话。躺着真舒服,这石板又平又凉快。我的身体变轻了,仿佛从石板上飘起来了,越飘越高…这不是在巡抚衙门里吗,哈哈,贝勒领着这么多官员过来祝贺我上任啊。咦,怎么史阁部也在里面?还有崇祯皇帝,啊,还有九千岁…怎么他们都来了,我是在哪里?
近日看到一则报道,正在拍摄中的电影《白鹿原》中扮演田小娥的某位女演员,在接受某娱乐网站采访时说到电影中的小娥要和很多不同的男人上床,该演员表示压力很大,较难在短时间内调整好情绪。这位女演员刚被富豪男友抛弃,据说得到一笔非常优厚的分手封口费,同时发誓“化悲愤为力量”拼命赚钱。这则娱乐新闻即是商业电影放映前的造势,也是对该位女演员个人的炒作。茶余饭后笑谈之余,想到《白鹿原》如此优秀的一部小说改遍成电影后竟要用一个”和多人上床觉得很累”来做噱头,不禁感慨之至。
第一次接触《白鹿原》是读初中的时候,断断续续收听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午间小说节目。当时就被情节给吸引,加上中央台播音员高水平的播音,让我对《白鹿原》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里面的通天晓地的朱先生。刚参加工作不久,在一个作促销书摊的上买到了纸版小说,又细细的品读了好几次。甚至我有多次想到,同样的故事情节,如果是我来写,是否能叙述清楚都是问题。陈忠实先生笔墨浑厚,功力深厚,远非我可以奢望企及的。虽然我并没有打算以作家作为职业,但是这种想法的确真实多次出现在我脑海里。这部小说贯穿白稼轩的一生,刻画了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现今它要被拍成电影,我在担心导演是否真有能力在两个小时内将其完全展示开来。从本文开头的娱乐新闻来看,这位娇滴滴的女主角“太累的抱怨”让我将期望值降低了很多。田小娥虽然和很多男人上过床,但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中而言,她本身的思想还是纯朴真实,甚至不乏天真烂漫的态度。怎会有这位演员的如此娇柔造作?这样的演员,无论她长得多漂亮,电影中拍摄的性爱镜头多么大胆激情,她始终成不了田小娥。
我不想妄言这部电影成功与否,我只是在想,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优秀小说被搬上银屏后,都以里面的性爱裸露来作为噱头?小说的创作者经过艰辛的创作,难道只为了呈现里面复杂的性关系?我不相信,很多人也不相信。那么为什么这种靠脱靠露来造势的风气越来越重,其根本原因在哪里呢?仅仅因为“食色性也”,那么还不如去看日本色情片,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乐此不疲的跑进电影院,难道他们就是为几十秒的镜头而去的?我想尝试能否找到更深层的原因。以下分析导演的因素。
如果把电影认为是故事,那么导演是讲故事的人,观众是听故事的人。其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导演将故事讲给观众,观众听导演讲故事。肯定是有情节内容才能被称为故事,这里我们姑且假设有一个情节内容非常好的故事,投资方的资金充裕足以保证电影的拍摄。比方《白鹿原》,小说已经获奖无数,得到了众人的肯定。那么“讲”就是最首要的东西了,如何来讲,怎样讲,取决与导演的基本能力。能力取决于自身修养,个人经历, 视野的开阔程度等。同时还取决于讲故事的原因,他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 金钱,名誉或社会和历史责任。
如果将赚钱和名利设为目标,那么吸引人们眼球的色情,暴力和奇幻内容将在这个故事中多次出现。要安排这些刺激性的东西,必将任何有趣的故事打得支离破碎,再好的剧本也会黯然无光。就好比一盘菜,所取的都是味道鲜美的食材,可是做菜的师傅可以放了辣椒油,食客吃过后,除了辣,其他什么都记不得了。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快速的社会,人们喜欢速食化的东西,这类故事和电影让人可以基本了解个梗概,然后被里面的光怪陆离给震慑得发出声声惊呼。“太精彩了,太好看了”这些现代人齐声激动的高呼。我觉得他们大不不必来电影院忍受一两个小时的冗长等待,可以表现得更加有效率,直接略过情节看看几十秒的刺激集锦。相信和这和他们看完电影后的感受是一样的。导演可以通过贩卖这些可速食的辣味,迅速赚取大量的金钱和提高社会地位。其他的导演纷纷效仿,所以到处是速食的广告(比如本文中的《白鹿原》)也是“顺应潮流”的大势了。观众们一次次去卖这些没有营养的速食,一次次去听这些充满低俗笑话的故事,原本健康的胃口如今只能吃下辣味,原本开放的心灵日益变得狭隘和封闭。导演们,你们可以说“考自己的本事去赚的干净钱”,请问你们在拍摄这些片子的时候可曾想过浪费多少人的时间,消磨多少人的意志,这些”干净的辛苦钱”是不是昧了社会的良心?
也有些关注社会责任感的人们,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不为金钱和名誉所动,时刻保持敏锐的心态去观察,认真坚韧的去发掘,他们讲出来的故事以“真情”为主,不像前面那种用刺激的“情节内容”吸引人。我总感觉这种情形有点像当年的姜太公钓鱼,导演并不在于能否钓到鱼,而更注的是等待共鸣的过程。面对这根直钩,只有和导演产生共鸣的观众才会上勾。这部分人是极少数,他们能品尝到食材的鲜味,扩展生活的希望和获得勇气和精神鼓励。而更多的是在听故事的时候睡着了,或者大呼上当,他们已经习惯低俗而又刺激的情节,很难改变了。对于导演,不可能指望这类电影能赚很多钱,但能拍出一部自己想要的,不受金钱诱惑的电影,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他们所得到的,已经远远超出了金钱所能带来的成就与快感。超越金钱的感觉是幸福的。
还有一些聪明人希望鱼和熊掌兼得,想出一种“实用”的方法:既有刺激的情节,也追求整个故事的完美。根据现在流行的说法,这种电影叫商业文艺大片,或者叫文艺商业大片也行。这种方法不错,但是能将两者拿捏得非常准的人少之又少,能成功实现目标的屈指可数。随着这类实用派人数的增加和个人水平的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文艺为色情作噱头的事情。如同皇帝的新装,如果你不认同或者看不到文艺二字,那么你就是个傻瓜。我们不得不对这类导演们还抱有期望,毕竟大多数的电影是出于他们的手笔。请注意,期望值放到最低即可。
我在反思昨天文章对林清玄的评论是否有些过于激烈和存在偏颇。林先生的婚姻生活,其中冷暖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如果真的是觉得无法在一起而选择解脱也未尝不是一种生活态度。因为林先生是名人,所以他的行为被放大和引起巨大的争议。当然,这只是可能的情况,我无法根据只言片语就给一个作家来下定论,这样有失公允。我承认昨天的观念有些偏颇,但是为什么我会反应如此激烈呢?我在认真思考原因。因为林先生始乱终弃,抛弃糟糠之妻而感到愤怒? 还是抱有一种仇富嫉妒的好事者心态而故意放大自己的感情?都不是。那是什么呢?经过仔细而反复的整理和思考,我认为根本原因林先生在公众场合是缺乏诚意的。林的婚变事情已经过去多年,而林先生的人生理论和哲学始终没有变过,这是不恰当的。以前人们相信林先生的话,因为林先生的奋斗和家庭生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人们觉得从林先生这里能得到指引和看到希望;当婚变发生后,姑且不论情况如何,至少先生之前的种种理论和林当时的情况肯定是截然不同的。人们发现原来这个人所说的,和发生在他身上的情况根本就是两码事。从怀疑到愤怒,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林先生只有前往大陆“发展”,可是他到大陆来讲授的还是之前的旧调调,虽然这里的人们愿意听也喜欢听,因为他们不知道也不愿意知道心目中“心灵导师”到底有几个老婆。当一个人的行为和宣扬的理论不一致时,这个人就是缺乏真诚的。林先生这么好的文章才华,如果能真正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经历,真正把自己内心所信仰的讲出来,那是更值得人去敬佩的。这是一条艰辛的路,也是正确的路。每天扮演过去的自己,这还是真实的生活吗?一个”浪漫温柔”的人整天大部分时间停留在对过去荣誉的沉湎和重复讲述早期的奋斗经历,还能有浪漫自由的气息吗?
我还是很欣赏林先生的才华,也并不是拿婚变后大陆走秀的事情来揪着林先生不放,我发现我真正思考的是,作为一个知名人物,在公共场合到底应该讲哪些内容。当然,最容易的是编故事,口若悬河,这种情况下自己讲的开心,听众也听的过瘾,但是散会后除了依稀记得几个笑话和有趣的例子,对演讲的主题就没有什么印象了。其次,是讲自己思想所得的一套理论,结合诸多事例论证,这套理论非常有道理或可能很符合大众的口味,但是演讲者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实行这套理论。之所以讲出来,是因为这是新颖而有趣的观点,人们喜欢听到新鲜的东西,而很少考究这个东西是否真实或者有益。演讲者的出场费是赚到了,而随着时光的推移,人们很快发现这些东西并不适合自己,重新陷入迷茫,甚至对真理的追求产生更大的怀疑和恐惧: 某某名人都只能做到那样,我何必要那么理想化,随波逐流不是挺好的吗? 这种情况是可怕的,有的人可能失去对真的追求,如同丧失人生的指针,只会不断在大海中迷茫地打转转。这种演讲仅有的意义是让人们知道可能有某种新的思路和想法,但是现实中多数演讲者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常常给予听众明确的或带有暗示的鼓励去实践。这已经超出演讲者能力范围。是不是要去相信,要去实践,应该是人们经过冷静分析后得出的适合自己的决定,他们首先得知道这是一条尚未证明的问题,那样他们才能评估未来即将遇到的风险。如果他们认为大家讲述的就是真理,从而直接用于实践,那么结局往往是得非所愿。如果大多数人都得非所愿,那么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啊。这种演讲者或许会受到大众的追捧和膜拜,但是相信至多十年左右他们就会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成为历史长河中无数籍籍无名之辈中的一员。从上面两种情况可以看出,演讲者是需要对社会,对听众负责任的;演讲者需要诚实,抱有一颗诚恳的心,具有远见。演讲的内容应该是他经过反复探索所感悟到的真实思想,而且演讲者个人应该是这种思想的身体力行者。这样的演讲,才能既对听者产生启发,也能让听者找到一个现实的例子或参照物(演讲者自身)。这样的演讲对推动社会的发展是有益的,人们之间能建立信任,内心思想丰富多彩,不在迷茫烦躁。这种演讲,场场都必将成为经典。对于演讲者,看到自己的思想能真正帮助他人,有益于整个社会,这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说到最后,可总结为四字:”我不欺你”。并以此自勉。
上午听了林清玄的讲座《从人生最底层开始》。林先生其貌不扬,但是演讲气质和技巧确是一等高手。年近六旬的先生在台上侃侃而谈一个半小时,讲自己的人生经历,现场笑声掌声不断。在谈到写作技巧时,林先生说他的八字真言是“心如烈火,眼如灰烬”。内心时刻保持敏锐,思绪千万,但是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经过非常冷静思考,反复修改得来的“最好”的文字。这八个字也是我此次讲座最大的收获之一。放开来想,这八个字不仅是写作的技巧,为人处世何尝不是如此呢?先生讲话旁征博引,风趣幽默,我深为佩服。晚上坐在书桌前,白天的烈火已经散去,我想可以冷静的回顾上午的讲座。来听讲座的人十之八九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非常认真的做笔记,情绪跟随林先生的讲演发生不断变化。这说明林先生的讲演内容和技巧俱佳。到底林先生在这段时间讲了哪些内容呢?细细想来,主要是讲先生个人的奋斗史和取得的荣耀。林先生是农家子弟,经过艰苦奋斗年少成名。在同样以奋斗和机遇著称的深圳,这些内容自然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有不少人有同样的经历和希望。随着这些小事的推进,林先生慢慢推出一个个悟出的小道理。贴近生活的道理是较为容易让人接受的,这是听众掌声不断的原因之一。如果单从这场演讲来看,是非常成功的。
问题是我是个喜欢追根溯源的人,回家后上网认真查找了林清玄先生的一些相关信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谷歌的搜索结果中,所有的简体中文网页都是介绍林先生的荣誉和著作,而在以公正真实著称的维基百科上却让我看到林先生更多的一面。林先生成名后,抛弃了结发多年的原配妻子,找了一位年轻貌美的新欢。而在和这位新欢夫人结婚三个月后,她和林先生的小孩就出生了。据说台湾的妇女界当众烧毁林先生的书籍,怒斥其为骗子。林先生在台湾的影响一落千丈,最后不得不来大陆发展。结合我上午听林先生演讲时提到的已在国内讲演近十年,历经二百多个城市,说明维基百科上的信息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么被标榜为“心灵导师”的林清玄先生就是伪君子一个了。这里的伪,是指他告诉别人的“真爱与坚持”和他自己做为的抛弃原配另结新欢是截然不同的。为生活所计,来大陆“跑穴”赚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回头看看上面提到的简体中文网页搜索结果,几乎所有的都没有提及林的婚姻经历,它们所记录的是林到哪些著名大学,哪些大城市的图书馆,哪些重要的大企业做讲演的报道。这里来分析一下,上面提到的大学,图书馆和大企业拥有大量的金钱,他们需要的是一张高级的文化名片。当一个“落难”的台湾名作家来到大陆,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提升自己名利的机会啊。某某某单位请到了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讲座,仿佛某某某单位一下子和林先生一样具有相当高的文化地位,即使没有,看来也差不太远了。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些机构更重视的是自己的名利,他们利用大众世俗无聊的口味来迎合大众从而拔高自己。我这样说或许是过于偏激了,因为这种事情现在比比皆是。而为“五斗米折腰”的文化人也屡见不鲜,一个地方臭名昭著了,换一个他人不知底细的地方扮演另外一个自己,依然是金钱,荣誉围绕。这种生活是种非常美丽的诱惑,很难有人去彻底抗拒。一边要名,一边要钱,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和。那么大众呢?他们在这场戏中扮演了是怎样的角色?他们是冷漠的看客,无知且无惧,他们来听林先生的课,大多数是抱着一种羡慕的心理,有几个人能有一种纯粹的求知渴望?依我看,他们大笑拍手,仿佛自己已经是林先生的知己,能和林先生在同一层次上对话。这是多么愚蠢且愚昧的想法!这些可怜的配角演员们在跑龙套做背景的同时,也偷偷的抱着一种和主角同样的求名心理: 不知道会在哪一次酒足饭饱后可以炫耀,我听过林清玄的课,然后举几个课上听来的幽默例子,博来各位酒友一笑。此刻,仿佛他心里也自认为已经和林先生一个层次,他就是林先生了。
我敬佩林清玄先生的才识,惋惜林先生的德修。一个言行不一的人,是不值得我们所如此推崇的。或者说,我们推崇的是名和利,而林先生恰好是合适的代言人之一。林先生上午所云的禅理,平和之说,可能是多次在两百个城市重复的空话。我估计其他城市的情况和深圳差不多,有多少听众真正懂得禅理和信仰,能与林辩论的?因为我们无知,所以我们渴望知识,当知识来临时,我们有时显得无法去分辨。但是可悲是永远不去分辨,永远都去盲从。说句毫不客气的话,林清玄先生上午的讲演只是重复多场的现场版录音,走个过场,赚钱出场费和推销个人而已,并不是如他在讲演中表现的如同大彻大悟的圣人一般,他是个依然“站在桥上”的凡夫俗子。晚上我多次想到同一个场景,当林清玄的原配夫人看到林在国内到处演讲,处处受追捧,大谈人生爱情禅道和成功,不知道内心感受如何。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谢谢林先生,毕竟通过你的讲述,我知道了有“心如烈火,眼如灰烬”八字真言。当然,在你我眼里,对方都是灰烬。
TVBS 2010年4月3日新闻: [独家]“又见林清玄”! 婚变匿迹 广告复出
近日我看到一位营销培训师的教学录像,据说这位大师在国内培训界声望颇高,许多企业争先恐后请他授课。教学录像的开场,大师问一位九岁的小朋友高寿,然后问喜欢生活充满激情还是死气沉沉。这两个问题让我对这位大师的印象很差。首先在公共场合问一位九岁的小朋友“高寿”是不合适的。“高寿”是中国传统中对老人的一种尊称,小朋友的语文知识尚不丰富,这种情况下采用这种姑且认为是“幽默”的语调来和小朋友交流,不仅会给小朋友在用词上一种错觉,而且台下众多无知的,忠实的模仿者会在更多不同的场合传达这种错误的称谓。大师接下来把生活分成“充满激情”和“死气沉沉”两种,然后强迫性要求小朋友选择。小朋友以一种诚惶诚恐的语气,怯生生的回答是“充满激情”。看到这里,我甚至觉得有些愤怒了。这位大师不仅是无知,而且是无耻!难道生活只有两种态度吗?即使只有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就是“充满激情”和“死气沉沉”吗?积极上进是值得褒扬的,但设想人一辈子时时刻刻充满激情,内心何时才能平静?不平静如何才能冷静分析事情,通盘考虑大局?我欣赏激情,但是激情也有负作用。一个非常有激情的人,必须非常艰难的克服自身的戾气。有激情容易,消除戾气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而且我们中国人的激情绝大多数是个人赚钱发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何时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大师的这个问答给小朋友和在场所有听众灌输了一个错误的观念。听到这里,我就再也没有听下去了,因为听一个浅薄无知的人胡说一气是非常受折磨的事情。
问题出来了,为什么这种大师在国内屡见不鲜,比比皆是?只要能说会道,有一定的销售经历,就把自己标榜为商业精英的榜样,到处招摇撞骗。是的,我觉得他们绝大部分是骗子,当然也不排除真的有一些极少数具有真知灼见的人。我的理由是,真正有远见的,能上商业讲坛的人他们并不喜欢屡屡在公共场合浪费时间来长篇大论反复讲自己成功的故事。他们会讲,但是会选择合适地点,选择合适听众和恰当的时间。让真正需要的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他们所能参考的东西。看看我们周围的邻国,日本和韩国,他们的商业机构远比我国要发达,可是何曾出现过像我国这么多所谓的商业奇才培训“大师”?我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听众自身的原因。那么听众的问题是什么呢?核心是听众的内心空虚,缺乏信仰,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一颗颗空虚浅薄的心,充满了对金钱的贪婪和欲望,这些大师就钻了人们这种丑陋心态的空子,去迎合他们,让他们的贪婪和欲望不断去膨胀,去爆炸。我们看多有几个听过大师讲课的人按大师的授课精神做成大企业,对国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绝大多数的欲望膨胀了,可是口袋里的金钱却并没有增长。可是人们喜欢,比喜欢金钱还更喜欢那种膨胀的自我陶醉的感觉。这是人性的可悲之处。
当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我们是否认真的去想想源头的原因?只是责怪制造商们的黑心和无耻,这是不够的。那些知道他们不择手段,追求利益的“大师”们也应该负有同样的责任。一个缺德的老师,有什么资格上台对公众大谈成功?有什么资格大谈商业道德?简直是一群败类。我可以预见到未来的5年内这些大师还可能会吃香走红,但是我坚信,数量会越少,因为历史的发展决定了必须遵守和尊重真正的商业道德体系和操作规范,虚伪的肤浅的知识必将被慢慢淘汰。听众们如果再面对这些大师,不妨多些冷静思考和理性分析。如果像我一样,觉得讲台上那个人讲的都是废话或充满金钱的诱惑,那么建议早点退席吧。
西方人发明了现代计算机系统,同时发展了各类编程语言。无论是系统还是编程,处处都体现西方的处理方式和思想。对于非西方人来说,如果既想了解这些东西的精髓,同时却只停留在对其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强行记忆上,或许可以称为是该方面知识渊博,但是单靠这些是绝对不可能去突破西方的框架和超越它们的。我们更应该关于或者产生兴趣在西方人是如何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运用到实际应用中的,重点是如何的过程,而不应该只是会应用。或许还有些人会讲,熟练应用时间长了能“熟能生巧”,这个“巧”依然是肤浅的,缺乏根本创新意义的。这绝对不是轻视应用类技术,而是要说明深入理解和创新更为重要。创新的基础是根据本国的文化习俗和实际情况,经过多方调查深思熟虑,最后进行的尝试。像红旗之流的所谓的国产操作系统,更像是一个噱头响亮的山寨产品。中国人的“山寨”产品和思想,存在绝大多数急功近利的成份,我不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虽然我承认这些产品的某些方面很有创意。在别人的东西上面锦上添花,核心技术还是别人的,赚的只是些许皮毛的辛苦钱,还得处处受到的制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中国古代良好的谦逊好学,追求和挖掘本源的学习态度是我们应该永远保持的。深入理解和钻研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而这些正为现今所缺乏。
有何良策?我认为希望在于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英国诗人约翰·梅斯菲尔德说过“世间很少有事物能比大学更美。当防线崩瘫,价值崩溃,水坝倒塌,洪水为害,前途变得灰暗,古迹沦为泥淖时,只要有大学屹立在那里,它就屹立闪光;只要它存在,人那颗被引导去从事美满探索的自由心灵仍会给人类带来智慧。”如果大学只是培养高级技工,成为公司上岗前的培训基地,那么社会发展将迟滞,技术仍就受制于他人。想想周恩来当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难道当今的教育者不应该感到羞愧和反思吗?我能做的除了思考和表达,更实际的只能是自己教育后代了。这将是我或我们这代人在人生中面临的最严峻最漫长的考验之一。
新浪(sina)的共享文件(ishare)中有不少比较好的书籍和资料。经过两天研究,我找到一个进行批量下载的方法。最初的思路是找到每个文件的下载链接进行操作,所有的编码和测试工作都是在Ubuntu 10.04下进行的,脚本语言为Perl ,Web浏览器为Chrome。首先对ishare下载页面进行分析,发现这些链接中部分可以使用wget在命令行模式中下载,而更多的被服务器拒绝访问。随后我通过Chrome Dev模式对页面中的JS进行再次分析,发现下载路径被PHP加密无法直接获取,于是决定放弃这种通过源路径下载的方法。有一句Perl名言, “there’s more than one way to do it”。重新对命题进行分析:找到所需下载的文件页面链接,在上述页面中启动下载任务。第一点很容易通过Perl脚本和w3m浏览器实现,关于第二点,上面已经测试了根据源代码使用wget在命令行模式下载。既然是“启动下载任务”,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鼠标点击直接下载呢? 这种最原始的方法说不定就最实用的方法,至少我不用再去纠缠于JS脚本/Cache/解密路径。于是我在万能的CPAN中找到了强大的X11::GUITest,该模块支持鼠标键盘对图形界面的所有操作。理清问题的解决思路: 取得下载页面列表,使用Chrome依次打开每个页面,在每个页面中捕获下载按钮中心鼠标的二维坐标,将鼠标移至指定位置然后点击开始下载,下载完成后关闭页面。根据这个思路编写脚本(下载),测试通过。需要考虑的几点是浏览器打开网页的速度,需要根据网速,文件的平均大小估计文件下载的时间和系统缓存的处理。基于X11::GUITest功能强大,我认为以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做在自动化操作。比如测试人员根据测试案例设置流程,剩下的就是检查输出和异常处理了,提高测试效率;甚至可以写一些Web游戏“外挂”(偷菜)或者秒杀购买淘宝上的特价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