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系统的时间和空间频率特性是相互依赖的,对于运动图像,存在一种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交换,人眼对于不同频率的信号有不同的灵敏度,对高频分量不敏感,允许较粗的量化。当快速物体从眼前经过是,很难看清细节,只能看见粗略的轮廓。只有当物体细节大小、细节明暗对比度以及在眼中呈现时间长短都比较合适时,才能对物体细节有较清楚的感知。当时间频率较高时,空间对比度敏感性下降,即人眼对快速运动物体的细节分辨率较低;同样当空间分辨率较高时,人眼对闪烁的敏感度下降。实际上,人眼对运动物体的分辨能力和人眼能不能跟踪有关。如果能跟踪,比如静止的或慢动作物体,空间分辨率就比较高;不能跟踪,则空间分辨率下降。空间,时间和幅度分辨率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换。
分辨率是影响位图质量的一项指标。表征图像时通常用三种分辨率描述,分别是屏幕分辨率,图像分辨率和像素分辨率。屏幕分辨率是在某一特定显示模式下,计算机屏幕上以水平和垂直的像素表示的最大显示区域。图像分辨率是指数字化图像的大小,以水平的和垂直的像素表示。像素分辨率是指一个橡像素的宽和长的比例,也称为像素的长宽比。每英寸像素(英语:Pixels Per Inch,缩写:PPI),又被称为像素密度,是一个表示打印图像或显示器单位面积上像素数量的指数。一般用来计量电脑显示器,电视机和手持电子设备屏幕的精细程度。通常情况下,每英寸像素值越高,屏幕能显示的图像也越精细。有研究表明,人类肉眼能够分辨的最高像素点密度是300每英寸像素。超过300每英寸像素的屏幕被常常称为Retina显示屏,这个概念最早由苹果公司与2010年推出iPhone 4手机的时候提出。但是,人眼能否分辨两个像素与观察图像的距离和人的视力也有很大的关系。另外,根据显示亮度的不同,抑或是图像由不同的介值显示(纸张或显示器),人眼的分辨能力也会改变。因此,“人眼像素的分辨上限为300PPI”有一定的广告宣传成分。
如果用若干位表示位图中的像素的颜色信息,这些位的个数就成为图像深度。深度为1的图像只能有两种颜色(2的1次方),通常为黑色和白色,但也可以是另外的两种色调或颜色,深度为1的图像成为单色图像;深度为4(2的4次方)可以有16种颜色,深度为8(2的8次方)有256种颜色。后来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又出现增强色(16位,2的16次方)和真彩色(32位,2的32次方)。我现在使用的家用台式机屏幕分辨率1920×1080,32位真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