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ID

2023年9月18日 17点20分 没有评论

在/proc/cpuinfo中无法看到CPU的序列号,使用dmicode -t processor可以看到Serial Number。可是字符串和CPU原厂提供的序列号是不一样的,内容/格式和长度。还得花点时间研究。还遇到一个问题,服务器扩展槽有三个PCIE,最下面的是双口万兆网卡,中间是一张HBA卡。单CPU启动后,无法识别到中间槽位的HBA卡,可以识别到网卡;将HBA卡换到网卡槽位,可以被识别。折腾了半天,发现是这块双路主板要上满两颗CPU才能识别到所有的PCIE。虽然问题解决了,但是我还是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或许因为这是一款定制的主板,在硬件使用上做了某些条件设定?

分类: 科技 标签:

业精于勤

2023年9月17日 14点42分 没有评论

很久没有实操了,下午尝试在一台服务器上CPU,参考这个教程。差不多有十多年没有打过散热膏,而且CPU散热器也不能用十字口螺丝刀。第一次开机后,通电30秒峰山狂转后夏然而止,机器自动断电。排除是CPU不兼容的原因,买了新螺丝刀把散热器打紧,这次不会开半分钟自动断电,而是不停报警。根据用户手册调整内存的位置,服务器就启动了。用的VGA线有问题,显示器整个屏幕都是绿油油的,排除了显示器借口的原因,换了一条新的VGA线就解决了。多年没有下场,手有些生疏了,但是经验还在,方法论还在。挺有意思的,比整天做一些虚假迎合的事情要开心多了。

分类: 科技 标签:

离职

2023年8月14日 23点50分 没有评论

今天上午开完管理会,正式向老板提出离职。在这里待了16年,现在该结束了。

分类: 生活 标签:

过去的三个月

2023年8月8日 14点38分 没有评论

过去的三个月非常艰难,公司不能发出工资以及大规模员工被动离职和提交劳动仲裁。我不知道未来的情况是否能好转,但由于经由过去三个月的痛苦和磨难,大家在不抱希望的同时,也没有那么紧张了。我在这段时间,读了《大亨外传》和好几本之前买的书,其中有一本台海出版社的《人生的智慧》,这本书看了一半,觉得很有意思,同时也发现很多读不通的地方;于是又买了李连江教授翻译的《人生智慧箴言》,这本书让我开启了对叔本华及其思想的兴趣。他的某些想法和佛教禅宗的思想有一些相同甚至是相通之处,以致我读完此书后,有这样一种感受:中国古代哲学著作(比如《道德经》),要读懂需要较高的历史文学修为,并且要有极高的悟性,即便如此,所得也不见得是作者的本原思想;而西方哲学书注重准确性,常常包括大段的说明类文字,读起来虽然也晦涩,但是多读几遍后也能明白作者想说什么。我并不是比较两者的优劣,毕竟中文是我的母语,我读母语的原版,至少比翻译过来的文字要更接近作者;这只是阅读的逻辑距离,也没有明显的代表性。随后我又读了《论充足根据率的四重根》,当我今天试图去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我被叔本华的第一版序言给暂时劝退了,他给我提了一个新的要求:必须去读康德,否则就不要轻易读这本书。叔本华序言中有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这本书是写给精神有需要的少数人,不是面向打发时间的阅读。我计划停下来看这本书,转而去把康德的三大批判读一遍。康德被成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后的西方哲学大师,我对他基本一无所知,这是我的无知。另外谈谈跑步,我把每天10公里调整到5公里,并且注重低心率跑(<140)。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像之前那样很容易受伤,特别是足底筋膜炎的疼痛缓解很多。使用低心率跑,迫使自己用很慢的速度去重新学习跑步,跑完后人基本不觉得疲惫和劳累。这说明我之前的运动应该是过量了,现在的调整是有效果的。压低心率跑后,平时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也不自觉要求自己降低心率,甚至时常想起父亲说的“沉着冷静”。 8月2日和孩子一起去爬了梧桐山。早上7点从家打车去梧桐山北门,从泰山涧上山到大梧桐顶,然后中午在好汉坡休息一会后,经由十里杜鹃到小梧桐,最后从凌云道下山。全时长5小时39分,我的心率始终压在130以下,感觉还好。爬完山后的两三天,我们两个的小腿和屁股肌肉都酸疼不已。这次爬山很有意思。

分类: 生活 标签:

去掉^M

2023年5月26日 14点04分 没有评论

去掉符号^M(即”\015″)

分类: Perl 标签:

X11:GUITest

2023年5月10日 20点43分 没有评论

sudo apt-get install -y libx11-guitest-perl

分类: Perl 标签:

力量

2023年5月5日 20点59分 没有评论

我要做一个沉默者,因为说话会消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力量。年轻时精力充沛,似乎有说不完的有趣话题;如今人到中年,却时常想着如何去闭嘴。这是中年人力量的匮乏,无法长时间消耗。或者说,对这个世界的绝望。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通常比某些幸福温馨的瞬间要更为深刻。我总是苦恼,经常陷入无法自拔的抑郁中。我试图俯瞰全局,却经常浮在半空不上不下,达不到自己想要去的高处,还要时时担心从半空陨落。人是局限性的,无法清楚认识到自我的狂妄和怯懦。人需要感知自己的存在,即通过力量。人的力量是各种微细胞的物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场,不管是身体肌肉的力量,还是大脑思考的生物电流。奇妙的事情是,明明上述两种同时存在,人们却往往会用其中一种来证明另一种的存在。比如,我热衷于跑步,跑步带给我身体的力量,同时也能对我的精神世界造成巨大影响,使我感到精神的力量。通过某种身体的活动来获得精神的力量,这不仅限于体育活动,比如阅读,听音乐。所有的这些,都只是为了对外界宣布:我仍然是活跃的,我是让我绝望的世界中的一员。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开端是虚无,那时是没有所谓绝望的概念的。

分类: 心理 标签:

现在的谈话

2023年5月4日 19点01分 没有评论

我最近在观察当人与人之间交谈的时候,何时“打断”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合适的。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一般性答案。通常情况下,我们被告知耐心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最好是等对方讲完,然后思考后再发言。这样的好处是,形势上给予讲话者足够的尊重,让他们能较为连贯或整体性说明自己的想法,同时给听者留出较多的思考时间,便于后续的持续交流。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对的”,但是能做到这点的非常少有。为什么会这样?缺乏所谓的耐心。什么是耐心?即对自己的克制程度。为什么要克制自己呢?因为要“尊重”发言者,让发言者能畅所欲言。我怀疑这样的交流方式是否真的有效,或许可能无效才导致少有。通常情况下,语言交流是频繁的互动,其中的发言频率从某种维度表示交流的活跃程度。如果想到某些问题,不能即时表达,可能很快就会失去这个宝贵的灵感;失去灵感,对谈话的效果是有损失的,失去多次,损失更大。有人会说,抛开礼节,单纯打断别人的发言,会干扰发言者的思路,让他可能忘记要讲什么。我觉得如果一个发言者因为几次打断就乱了说话逻辑,他所讲的话也多半没有价值。这么多年来,我听到很多大企业员工特别是前十几年的外企员工,在演讲时很喜欢说“欢迎随时打断”,这说明大家专注于交流本身,“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而现在这几年的新演讲,我很少听到这句话了,大家更专注于倾听。这是一种惰性的表现,真正的倾听怎么会没有问题呢?大家在一起交流,是为了明辨真理,而不是形式冗长的项目汇报例会。我的隔壁住的一家人养狗,每次邻居回来时狗会狂叫不已,让人心烦。人觉得自己比狗高级,是有耐心的美德;狗没有这些,只是遇到某种刺激了即本能式叫唤。谈话也是如此,大多数人内心感受到自己的“灵感”时,会不由自主地选择”打断“发言。所以无所谓高级,两者在这点上没有什么区别。至于狗叫让人心烦,那是对我这个受到噪音打扰的邻居而言;对于狗的主人,他们会觉得那是热烈欢迎的回应,心里会欣喜不已。

分类: 心理 标签:

杂感

2023年5月3日 19点44分 没有评论

今天恢复了拳击训练。98分钟出拳3769次,感觉不错!假期中间的一天去了东莞松山湖,去程不到50公里花了三个小时,人实在太多太多。即便如此,骑车环湖还是比较惬意的。这个假期看完了赫曼黑塞的《荒原狼》。书中哈利的处境和心态变化,竟然和我有很多完全相同的地方。中文译本冗长的连词句,可能无法完全表达原著的思想,读起来有些绕口和重复。但并不影响精神的伟大光辉。我读了不少书,更多的时候我是体验别人的感受;对我自身而言,我很少用力地认真思考,或者深刻地探求。我容易被表象所迷惑所吸引,认为自己心领神会;当独处的时候,自己能感受到无力和无知。什么是自己?为什么上面的问题总是写到自己?自己是什么?谁又在写这些文字?我几乎陷入极度混乱之中。这里的我又是谁?谁是我?我写这些,还是因为读到别人文字而拾人牙慧吗?还是其它人思想照射到我心灵的反射?思想经由我的反射,它是我的思想吗?我平时的“深刻思考”都放在公司的尔虞我诈,每一次都在假面具上再多一层粉饰。这个面具日趋沉重,我被迫低下我的脖子,被迫弯下我的腰身,被迫跪下我的膝盖。如果我脚下的土地不够坚硬,我也可能被这个慢慢以指数增长的沉重面具拖向地下。在完全黑暗的泥土下,带面具还有意义吗?没有面具,我会浮出地面,重见天日吗?我的工作让我非常疲倦,让我精疲力竭,彻斯底里。我没有见过真实的狼,印象中的狼的概念都是信息世界中他人所赋予的;我也痛恨某些公司的“狼性文化”,这种半人半兽的东西是对狼的侮辱:即便我还是没有见过真的狼,可是大讲特讲“狼文化”的人就都见过都了解吗?我能稍稍理解哈利身体内的荒原狼,在我精神世界中,应该也有一些这样的野兽,只是我不知道它们的名字。这种野性的精神一直都在,大多数时候它睡着了,或者是被强行压制了。当它在精神世界中觉醒的时候,它的孤傲,朴素势必将长久占据上风。我或许有些精神分裂症的前兆了。我开始有意识的保持沉默,尽量少讲话。这些话语讲出来,有时并不是我内心想说的。

分类: 心理 标签:

罕见的正确选择

2023年4月29日 10点39分 没有评论

我一直都在犯错误,很少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时至今日,我才发现自己在若干年前做出的一个决定是多么正确。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

分类: 心理 标签: